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公司法人应付款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公司法人应付款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其他应付款是法人的怎么处理?
这个可以让法人做个还款单,会计分录上记账:借记:其他应付款--法人 贷记:库存现金。
对于公司注销清算,于清算完毕、注销登记后,贷记所有资产科目的余额,同时借记所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余额,公司的所有科目余额均为零,从而予以销账。
对企业应付款达三年以上未付出的,在企业注销之前此款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。但企业注销登记时,应付款项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。
老板垫付款项,导致其他应付款贷方的余额过大,该如何处理这种账目情况?
老板垫付导致其他应付款贷方余额很大,从账务看公司欠老板钱,或者说是公司用了老板很多钱,但没还给老板。这个账务如何处理,需要看其他应付账款贷方余额形成的原因。
一、贷方余额实际是老板的注资形成
老板的公司成立时,其注册资本是认缴的。由于没有实缴,资金也就没有到位。但公司运营是需要资金的,视公司资金流动性紧张程度,老板将款项逐笔汇到公司账上。但款项进入公司时,也没跟会计说明用途,计入了其他应付款的贷方,越积越多。
在这种情况下,财务人员应该跟老板及时沟通,处理账务。如果确实是老板注入的资本,会计应将其他应付款的贷方余额不超过认缴的注册资本的部分,结转为公司的注册资本。进行账务处理时,借记其他应付款,贷记实收资本。
二、贷方余额实际是老板的垫付的流动资金
公司的注册资本已实缴完毕,随着公司经营的开展,公司的流动资金不足,老板注入资金,增强公司流动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实质上是企业对老板的借款。
朋友经营一公司,其公司存在这种情况。其公司资金紧张,朋友就将自己的款项以及借来的款项,通过其个人账户打进公司账户,经过10多年的累积,其公司在其他应付款贷方账户反映的金额都超过700万了。做企业老板,也不容易啊。
这种情况,个人认为没必要处理这个累积越来越大的余额。公司一直亏损,账上也没多少钱,怎么处理?只有等公司账上银子够了,再来处理。
三、贷方余额实际是公司未入账的收入形成
如果代发余额越来越大,同时公司的库存也相应增多(如果非实物销售,不存在库存这个情况)。其他应付款贷方余额就有隐匿收入,未申报纳税的很大可能。
这种情况,要应当及时将隐匿的收入入账处理,同时进行纳税申报。无论是一次和还是分批,企业以尽快处理为原则。
四、其他原因
当然,贷方余额的形成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,比如进入老板个人账户的但应在公司营业外收入反映的政府返税,进入老板个人账户但应进公司收入的企业返利等。
总之,老板垫付形成公司其他应付款贷方余额(或其他应收款贷方余额)很大的情况,除上述“二、贷方余额实际是老板的垫付的流动资金”外,其他贷方余额或按公司章程、或按财务或税务规定及时、尽早账务处理。
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,“其他应收款”和“其他应付款”绝对是两个最容易藏污纳垢的报表项目。公司在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,一些不特殊业务、不常规发生的业务,甚至一些违规业务,都可能为了平账临时先搁在这里,以后没办法了再想办法解决。
那如果老板帮公司垫付了很多钱,导致其他应付款贷方余额很大,很可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比如,老板心里有两本账,有些回款是直接近老板的个人账户的,结果财务没做好提前规划,导致公司的账面上资金周转不开,给供应商的付款没钱,最后又得让老板用个人的钱来弥补。那这无疑是一种偷税漏税的行为了,会有很大的税务风险。从去年开始,税务就在说要逐步实现税务数据与银行数据的共享,那这种情况就很容易被监控到,并体现为异常。同时,央行也在公布一些与转账有关的要求,公转私、私转私时,大额流水都会要求单独报送,定期披露。 那双管齐下之下,通过个人账户处理公司业务的行为,自然就会成为稽查的重点。
再者,可能本就是老板个人的事情,是跟公司没有关系的业务,但又想通过公司来承担这部分费用,那可能也会导致其他应付款。甚至,还可能是老板以这种借款的名义为公司提供运营资金,减少注册资本金的投入。
总之,其他应付款里的业务会很复杂,要如何处理,还是需要结合实际公司的情形,如果账本身没有猫腻,经得起查,那其他应付款完全可以通过给老板还欠来清账。这应该也是最快的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将余额转为注册资金,视同追加投资,当然背后的手续会更负债,不是简单的一笔凭证就完事。那也还可以和其他应收款里的余额冲账。
正常情况下老板把自己的钱借给公司用,等公司有钱了还给老板就可以了;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司无票收入收到了现金没有做销售收入,挂在了其他应付款上,造成其他应付款和库存商品余额越来越大,这样就涉嫌偷税了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虚开发票的企业回流的资金,往往也是老板个人收到回流资金后,以公司借老板的钱的名义挂在了其他应付款上,这样也涉嫌偷税甚至是犯罪。
会计上涉及到“其他应收”和“其他应付”是两个大杂烩科目,因为其中的内容可能比较繁杂。但往往也是这样的科目,更容易引起关注,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,因此,也需要会计人员平时做好梳理和应对。
1. 对其他应付款进行分类
在平时,会计人员要注意做好对会计科目的管理,比如其他应付款,需要对其中的款项做好分类,记录好明细,金额,以及日期,以便能够及时对账款进行追踪。对于由于股东的原因形成的其他应付款,也需要区分具体的原因,能够做账务处理的及时处理,存在税收风险的项目,要制定方案,及时采取措施。
2. 对于老板的其他应付款
由于老板的原因,产生的其他应付款,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,要分清原因,再针对性地采取措施。
(1)最麻烦的原因:税收问题
有些挂账的其他应付款,可能是由于一些税收问题产生的。比如,没有申报税款的收入,暂时挂在股东头上。之前看到过有一家公司,账上挂了上千万对股东的其他应付款,各种性质都有,由于换了好几波人,之前也没有做详细的记录,因此追溯起来极为困难。对于涉及到税款的部分,更是让会计头疼。对于这种情况,应该要找出当时的相关记录,与相关人员核对以后,分类处理。对于涉及到税收的问题,首先要停止不正确的做法,对之前的问题,该入账的要入账,该申报的要申报,金额较大的,具体可以制定一个步骤来执行。
(2)经常的情况:股东借款
由于公司经营的问题,也许老板在缴足出资之后,后期为了保证公司资金流,老板为公司经营的某些事项进行了垫支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公司没有充足的现金流,那么确实是没有办法偿还的。可以暂时挂在账上,做好记录。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公司与股东之间的资金往来,一定要做好记录,保留原始的单据,并且最好是直接从老板的账户打款,同时要注意严格区分哪些是股东帮公司垫支的,哪些又是股东花了公司的钱,每一笔都要清楚明细,避免产生股东和公司资金的混同。如果公司有了充足的现金流,那么对于之前的股东垫支,可以考虑清偿。
(3) 其他的情况
如果老板本身还没有缴足出资,投入款项时是作为注资的,那么会计人员需要跟老板确认沟通,将其转入投资款。但是,有可能老板打钱的时候没有做好备注,那么可能需要得到其他股东的追认,同时需要有相关流水记录作为支持。
所以总的来说,对于大杂烩的“其他”科目,财务人员一定要做好日常的管理,不仅是记录清晰,保留好充分的原始凭证,还要定期对账清理,否则时间长了,追溯起来比较困难。对于涉及到税务问题的,要及时更正,也要谨慎处理,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司法人应付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公司法人应付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